2009年9月22日 星期二

11月22 日古典音樂欣賞



 


澳洲雪梨樂活讀書會 22/11/2009


音樂欣賞講座



E小調第九號交響曲《新世界》 作品95


德弗札克 (Antonin Dvorak, 1841~1904) Symphony No. 9

in E minor, Op. 95, "From the New World"



第一樂章:慢板-很快的快板(Adagio-Allegro Molto)


e小調,開始由低沉的大提琴揭序,法國號出現第一個主題與暗示黑人


靈歌的第二主題形成對比,各自展開又緊密配合。


第二樂章:緩板(Largo)


緩板,降D大調,這個樂章以「念故鄉」的黑人靈歌風格旋律為主題的


樂章,一開始管樂器持續和絃著,之後由英國管所奏出「念故鄉」哀愁


的抒情旋律,接著木管樂器在弦樂伴奏下奏出強而有力的旋律,最後


英國管再次主奏出哀愁的氣氛。


第三樂章:詼諧曲-十分活躍的(ScherzoMolto vivace)


e小調,首先強烈四小節的序奏詼諧曲,生動活潑的波西米亞節奏


相呼應。


第四樂章:火熱的快板(Allegro con fuoco)


e小調,在這個樂章取之前三個樂章出現過的主題做統一,


強而有力的銅管樂器奏出第一主題激昂的進行曲風,


對應著較和緩旋律的第二主題。發展部使用第一第二第三樂章


的主題,曲子最終以激昂雄壯的演奏中結束。


樂曲解說


德弗札克最著名的作品就是1893年創作的《新世界》交響曲,


這是他在美國的4年時光中留下的代表作。當時美國學院的作品多是


歐洲曲風的延續,德弗札克主張必須開創出美國人自己音樂的道路,


於是他身體力行,將黑人靈歌(Soul Music)與印第安民謠的音樂,


融入其作品內,創作了這首《新世界》交響曲。

德弗札克創作此曲時,剛好待在一個波希米亞人聚居的美國小鎮中,


勾起其鄉愁,因此在作品中加入了波希米亞民謠狂放瀟灑的元素。


我們今天之所以在其中隱約拾獲中國五聲音階的熟悉感,乃在於


波希米亞與巴爾幹的民歌,與中國傳統聲律具有共通之處。 

本曲共四個
樂章第一樂章有三個主題,分別與三首美國民謠或


黑人靈歌有共通之處;管弦樂的奔騰,猶如美國拓荒時的壯麗自然景觀。


第二樂章是知名的「念故鄉」主題,就像在外多年的遊子訴說思鄉的心


情。第三樂章為一詼諧曲,帶著波希米亞農村的樸素韻味。終樂章則澎湃


著原始的熱情,粗獷而生猛,最後在雷霆萬鈞的氣勢中劃下休止符。


 


一八九二年九月底,五十一歲的德弗夏克應邀撒爾伯夫人


(Jeanette Thurber, 1852-1946) 的邀請抵達紐約,


撒爾伯夫人是紐約的國家音樂學院創辦人,她以每年三個月假期等


優厚條件成功說服德弗夏克,雙方簽下兩年合約。除了擔任院長,


德弗夏克也在音樂學院裡教授作曲與配器。對於德弗夏克來說,


紐約的一切都是新奇的,他喜歡看停泊在港口的隻、喜歡到中央公園


散步,對於美國黑人的歷史與音樂也有濃厚的興趣。
耳濡目染之餘,德弗夏克以他吸收的新素材譜寫出一部新的交響曲,


以音樂表達一個斯拉夫人對美國的印象與感受。原本德弗夏克不打算


為它加上任何標題,但是在撒爾伯夫人的建議下,這部交響曲以


「新世界」這個名字揚名全球。取自樂賞教育基金會


 


184198日,德弗札克誕生於波希米亞(今捷克)首都布拉格附近。


德弗札克從小就對音樂有著濃厚的興趣,同時也展現出非凡的音樂天賦。


16歲進入布拉格音樂院就讀,18歲以優異成績畢業。

    1873
年,德弗札克譜寫了『降E大調交響曲』,受到當時以嚴苛著稱


的作曲家布拉姆斯的賞識,他認為德弗札克是個不世出的奇才。


德國名樂評家艾勒特曾經盛讚德弗札克是一位百分之百的天才音樂家;


素有「小提琴之王」之稱的姚阿信,更是推崇德弗札克的作品;


維也納名指揮家李希特自從1879年指揮德弗札克的新作


《斯拉夫狂想曲》之後,便成為他的仰慕者。

    1892
年,德弗札克旅居美國時,對美國的黑人音樂極感興趣,


他決定以這種音樂的風格及形式寫作一首樂曲。新世界交響曲就是在


這種情形下所誕生,這是他的第九首交響曲,完成於1893年,


同年12月由紐約愛樂交響樂團擔任初奏。

   
關於這首交響曲,有一點必須特別注意,德弗札克實際上並沒有


利用黑人的歌曲,而是將自己創作的旋律以黑人靈歌式的風格寫出來


而已。由於他的手法完美無暇,極富真實性,以致令人易於誤認為這些


旋律是出自黑人的靈歌。這首交響曲第二樂章中最著名的一段旋律,


目前已成為一首人盡皆知的歌曲《念故鄉》,它那充滿鄉愁的風味使人


確信是一首美國南方的歌曲,但實際上它是德弗札克自己的創作。

   
這首交響曲也有它的缺點,尤其是他將黑人的樂風與波希米亞的


氣質混為一體。但除此之外,它仍是一首精力充沛,富於想像力的作品,


充滿了詩情畫意的美麗。它是一種個人內心痛苦的呼喚。黑人的曲風是


整個結構中主要而不可缺少的部份。

   
在第一樂章中我們聽到長笛吹出一首黑人民謠


SWING LOW SWEET CHARIOT的回想,但是德弗札克在這裡所用的


旋律僅是暗示出這首靈歌,而非歌謠的本身。黑人靈歌的悲傷、甜美、


以及宗教性的氣質,都在第二樂章英國管的優美旋律中表現了出來


(聲樂家李抱忱將這個樂章改編成合唱曲《念故鄉》)。第三、四


兩樂章雖然沒有黑人旋律,但仍然含有黑人音樂的精神與特質,激昂、


精力富足,略具神經氣質。這些無疑就是德弗札克眼中的美國生活。

   
德弗札克所自認為《新世界交響曲》最大的特色在於「此曲不但有


美國精神,還有波希米亞民族主義的色彩,更有懷念波希米亞的鄉愁。

    1969
年,阿波羅11號太空船登陸月球的時候,太空人阿姆斯壯攜帶


的音樂,就是德弗札克的《新世界交響曲》,這首作品,可說是德弗札克


最著名的傳世傑作。取自台北愛樂管弦樂團)


 


以下樂曲解析資料,取材自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


本次座談教材,將使用台灣著名音樂教育家劉岠渭教授,


音樂導聆編號1-05DVD,本教材由poco a poco


財團法人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所發行













第一樂章







                         

 


第二樂章



第三樂章


 


第四樂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澳洲樂活讀書會 第八十八期活動預告 『 悅讀閱讀 享受幸福』

澳洲樂活讀書會 第八十八期活動預告   『   悅讀閱讀 享受幸福』   閱讀可以陶冶性情,也是終身學習的基石   , 能彼此分享或聽導讀,讓自己有個動機來閱讀也是很好的事情 . 一起閱讀 ’ 吧! 讓我們保持年輕 .   永遠像個學生 ,   保持...